编者按 www.kk44kk.com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植根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依托一流大学多学科的学术撑握,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艺术东谈主才培养、艺术创作与艺术扣问的重镇。学院学科王人全,名家聚合,恶果丰硕,在寰宇乃至国际的艺术学界享有殊荣。为全面展现学院学术水平,为新时间艺术发展立言,特斥地“川大艺林”栏目,将按期推出学院师生的学术恶果,以飨读者。
www.kk44kk.com
文昌信仰与戏剧
李艳
选录: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是文昌帝君的祖庭和文昌信仰的开头地,历经明清两代发展,酿成了历史悠久、影响潜入的文昌信仰体系,对文东谈主士子的生命、生存有着时常影响。司禄掌文衡的科举之神——文昌帝君出当今明清戏曲中,文昌信仰体现为文昌帝君以主文运的神灵形象出现,骚扰文东谈主士子的考场窥伺,宣扬的是由“德行”“阴骘”决定科考的科名前定论。文昌信仰干与民俗,产生了梓潼阳戏。
要津词: 文昌信仰 科举 明清戏曲 梓潼阳戏
一 文昌祖庭—梓潼与文昌信仰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境内,位于剑门古蜀谈上的七曲山大庙是文昌帝君的祖庭和文昌信仰的开头地。在文化意旨上,梓潼位于西南地区文化圈的北部,梓潼七曲山大庙坐落在于今保留最早的东谈主类大型交通遗存之一的千年蜀谈的金牛谈上,这条古蜀谈穿越秦巴山脉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相连,是华夏文化与西南方疆各少数民族经济、政事和文化研究、和会的聚合之谈,沿线遍布无数文物遗迹,是当然与东谈主文共生的标本。经过明初的重建,明清两代的发展,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历经枯荣,范围不停壮大,当今仍是成为以文昌宫为主体的多神同祀的宗教建筑群。依托七曲山大庙建筑,以玄门文昌信仰为中枢,糅合了儒、释、谈三教文化的精髓,酿成了历史悠久、影响潜入的文昌信仰体系。
文昌信仰是由文昌宫星辰信仰和四川梓潼神信仰迟缓合璧酿成的。文昌星,本是天上的星名,据《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1]古东谈主觉得他们是祯祥华贵之星,折柳定名为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庸司禄,用之以占东谈主事。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说:“上将建包,曰上英武。次将正傍边,贵相理文绪,司禄赏功进士,司命主灾咎,司灾主左理”。[2]文昌帝君的“帝君”指梓潼神张亚子。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二《汉中志》:“梓潼县,郡治(武帝元鼎元年置),有五妇山,故蜀五丁士所拽蛇崩山处也。有善板祠,一曰恶子,民岁上雷杼十枚,岁尽不复见,云雷取去。”[3]致使五丁与五妇及跟随将官葬身的蛇精即为张恶子。张恶子带有蛇神珍视的特征。梓潼县善板祠的恶子即是梓潼神张亚子。“雷柕”相传是雷神用以发轰隆的器具,善板祠中出现这种器具,张亚子应该是作为雷神被祭祀的。梓潼神又与祭祀东晋梓潼东谈倡导育关联,据《华阳国志》纪录,东晋张育为造反前秦战死,东谈主们祭奠张育英灵,在四川梓渔县七曲山修建张育祠。唐玄宗逃难安史之乱入蜀时,感其英烈,封为左丞。唐僖宗避黄巢之乱入蜀,曾得其显神庇佑,封济顺王;而后宋真宗封其为英显武烈王。
科举轨制在隋唐兴起以后,强化和进步了梓潼帝君“司禄赏功进士”的职能。传奇他对士子的功名前景屡显征验,宋代蜀中开动有“梓潼梦”的传奇,觉得得梓潼神托梦,不错先见考场胜算。北宋叶梦得《崖下放言》,宋陆游《老学庵札记》卷二,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第五《梓潼梦》,宋委心子《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八“士好意思金堂”条,元无名氏《湖海新闻夷坚续志》,都关联于梓潼梦显灵的故事。科举轨制在宋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完善,科举成为文东谈主进身之阶。梓潼梦宣扬科名前定的神学宿命不雅,社会的需求促成梓潼神职能的变化。梓潼神信仰也在归并时刻由蜀中膨胀到江南乃至寰宇,成为寰宇性神祇。宋代玄门把梓潼帝君吸纳干与玄门伟人谱系,宋元羽士无理《清河内传》和《梓潼帝君化书》,为文昌帝君编写了门第身平,记述文昌帝君历世显灵的神迹,并称玉皇大帝委任梓潼神掌管文昌府和东谈主间禄籍,司文东谈主之命。元朝中期曩昔隋唐以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科举窥伺被中断近八十年,直到仁宗朝(1315年)才复原。元仁宗延佑三年七月,加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下敕说:“蜀七曲山文昌官梓潼帝君,光分张宿,友咏周诗,相予泰运,则以忠孝而傍边斯民;柄我坤文,则以科名而选造多士。每御救于灾患,彰感应于劝惩。贡举之令再颁,检会之藉先定。”[4]至此,这个由星宿神和场所神耐久磨合而酿成的梓潼神,经过玄门的神学建构,成为天地士东谈主崇奉的职掌文运禄籍的科举神。也恰是在宋元之际,产生了一部自后在明清时刻时常流传的玄门善书《文昌帝君阴骘文》。这部善书的产生时候一直有争议。《谈藏辑要》星集所收清代朱硅校定的《阴骘文注》觉得:“《阴骘文》有宋郊之事,行动于宋代”。此文仿效《太上感应篇》并在履行上作了补充,是继《太上感应篇》产生后不久问世的玄门劝善书,至迟不会晚于元代。明清时刻这部善书与《太上感应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并称“三圣经”,流布时常,深入民气。在这部善书里,文昌帝君以以身作则的模样,瞄准士医生阶级提议了谈德训导要求,劝东谈主广积阴骘,劝善弘仁、积德羽化。明清时刻文昌信仰极盛,文昌信仰的内涵,集结体当今这部浅显易晓的善书及编纂、运动的多样类别的注本中,文昌信仰体系迟缓酿成。二 明清戏曲中的文昌帝君
在明清时刻的主流文体艺术模样—戏曲中,文昌帝君常常出现,文昌信仰具体体现为文昌帝君以主文运的神灵形象出现,骚扰科考,宣扬由“德行”“阴骘”决定科考的科名前定论。
中国的科举轨制始于隋唐,宋代科举窥伺规制得以完善和定型,到明清时刻,科举轨制取得了最高的发展,科举取士成为采取官员最重大的阶梯和轨制。念书、应考、入仕成为士东谈主独一的本业,舍此而无他求,科举在士东谈主的生存性射中占据中心性位。围绕科举而张开的多样行动和行动,在明清戏曲中有时常展现。高中状元或金科录取是东谈主生华贵圆满不可或缺的条款之一,亦然明清戏曲大团圆情节中关目想象的旧例。科举窥伺关系着文东谈主的前景利禄,一门荣辱。但明清两代的考场规制极严,又因为应考者多,中额有限,登科不易。两代都因考场案而屡兴大狱。士东谈主们不计坚苦,考场蹭蹬,长期不懈。在这种情况下,文东谈主士子们但愿借助主掌士东谈主功名华贵的文昌帝君的佑助考场到手,是正常而势必的模样诉乞降愿望。
文昌帝君在明清戏曲中往往以神的形象出现,模样上基本有两种:
一所以“扶乩”、“梦兆”等模样预示考场命途。学子们为了利禄前景,科考前谒拜文昌帝君神庙,求神助佑,折桂夺冠。同期通过祈梦、扶乩、算命、不雅星术、求签等多样妙技来瞻望考场命途。
“扶乩”也称扶箕,“扶箕本是占卜的一种,它的流行多由于文东谈主官僚的信仰。文东谈主扶箕大要起于宋朝,而最流行的时刻是在明清科举时间,真的每府每县的城市里都有箕坛。尤其是在文风致畅的省分如江浙等省,真的有不信箕仙不行考中的模样。扶箕为问试题,问功名,一次的有用,可使他毕生服膺。”[5]扶乩术如何操作呢?《清稗类钞·方伎类》:“扶乩,方士以朱盘承沙,上置形如丁字之架,悬锥其端,傍边以两东谈主扶之,焚符,神降,以决休咎, 即书字于沙中。”[6]明清时刻,考场中的士子热衷于术数,扶乩猜题之风盛行。明末清初黄周星《东谈主天乐》传奇,下册第28出“意图”,样子“近日乩仙盛行,扶鸾弟子最多”,“鸾乩原起于文昌”。阮方龙到鸾坛乩仙,吕祖有事,坛由职掌禄籍的文昌帝君王握。第29出“天园”,文昌帝君“降乩”,降的是善士轩辕载近作的一卷《拼凑园记》。为犒赏轩辕载的善行,文昌帝君依文中所记,命于中海昆仑山构筑两园,拼凑园定名为昆仑园,让轩辕载居住,文昌帝君敕轩辕载为三清阁和玉帝阁作念春联。[7]清黄祖颛《迎天榜》,第25出“降鸾”,俞都净发得灶神教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到文昌殿的“鸾坛”上,帝君扶乩,俞都和王用汝折柳为对方记下帝君乩文。俞生之验在灶下,批语谈:“转业从善,稳步苍天,子得和,须拜中涓”,王生之验在帝君边,批语谈:“求母延年,孝行可取,申登甲科,母增延一纪”。[8]清代孙郁《双鱼佩》,上册“巧佑”,梓潼帝君下凡,柳应龙“一味古道”,降乩窥伺题目赐柳应龙。以示庇佑。奚必文、奚必学昆季狡滑,削去桂籍。[9]
“梦兆”预示考场命途。清夏纶《广寒梯》下册第20出“魁兆”,钱塘秀才王兰芳梦见魁星梦中相告,让他中举并排为第五名,而解敏中因有文而无德,被削去前景。[10]清积石山樵《奎星见》,第1出“奎兆”,睢宁县学教谕雍时陈受知府孙阳鉴赏,求科举成名,一日与配头登文昌阁,奎星放文光,所握管上现款字,五言四句诗:“大展联元手,荣披一品衣,天恩流海甸,今古教中稀。”后孙阳荣升,主握考场,点雍时陈为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雍的配头绣一尊奎星像供奉于堂,全家向奎星神像顶礼,致谢奎星梦兆今应验。[11]清杨潮不雅《吟风阁杂剧之》之《动文昌状元配瞽》,剧叙临安吴翁之子吴坚,新中解元,其聘妻双目失明。女父邀同原媒,携聘礼自觉退婚,吴翁子坚不从命,媒东谈主因醉卧厅上梦见文昌帝君:“顷奉天主敕旨:临安解首,不弃瞽妻,重伦尚义,可选为今科状元,以彰风化。”[12]
二是文昌帝君在剧中骚扰考场窥伺,按照一个东谈主的德行和先人所积阴骘判定其科名。
《文昌帝君阴骘文》宣扬修福修善积阴功与科名有势必的策划,善书文中列举:“窦氏济东谈主,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额外强调善恶报应会在自己或子孙科考时应验,以致隔离几世也不行罢黜。清代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三《科第》类,下分《种德》、《立品》、《孝感》、《求签》、《梦》、《鼎甲》、《元》、《怪事》、《武科》等九目,以类辑事,主如若记述与宣扬科举中的命相、风水、感应、因果报应等方面的履行。[13]戏曲中集结体现了文东谈主士子考场命途的德行决定论。《迎天榜》开篇“挈领”:“贡士换进士是袁了凡的立命篇,乡科改甲科是冒嵩少的感应注,榜末生两榜是的王从先文昌碑,老儒变乡总是俞净发的灶神记”,袁了凡、冒嵩少和王从先三东谈主是执行劝善书的楷模,这部作品演绎的是三东谈主修福行善的工作。第8出,“定榜”,文昌帝君大会各地城隍,亲定秋榜名册。“云梯步步是阴功累进”,各府城隍把参加窥伺的名册盘货好,交给文昌帝君亲定金榜名册。帝君根据每个东谈主的阴好事行,指点“梦神”。第9出“点鬼”,监场神把士子们的先人三代一火灵放进,岁士子们进考场。先人们的好事平直影响子孙们的窥伺扫尾,《文昌帝君阴骘文》“近报则在我方,远报则在儿孙”念念想的在这里取得了大书特书的体现。科名前定的因果报应念念想渲染到了极致。袁黄执行功过格,积阴功,家中灶神和三尸神推选他进金榜。以袁黄一世执行《功过格》工作为题材创作的传奇戏曲还有明蒙春园主东谈主《立命说》传奇。此传奇是对袁黄《了凡四训》善书的一种图解,它告诉东谈主们“命自我作,福我方求”,唯独从己作念起,勤修阴功就不错扭转熬煎,功名华贵,子嗣旺盛,取得申报。《功过格》是善书的另一种模样体例。金代又玄子撰《太微仙君功过格》首开《功过格》的创制,要求东谈主们亲身记录下我方的善恶行动,通过自我限制、自我监督、自我评判,对我方的行动进行谈德估算,强化伦理的社会制约力。《功过格》到明清时常流布于民间,表现了《文昌帝君功过格》、《十戒功过格》、《警世功过格》和《石音夫功过格》等。明代士东谈主袁黄晚年为劝化男儿所撰善书《了凡四训》,提议“立命之学”,在《功过格》中影响很大,“袁黄功过格,竟为晚世士东谈主之圣书”。[14]《广寒梯》传奇,亦然写执行《功过格》神奇遵守的。剧中写到钱塘秀才王兰芳妥协敏中是表昆季,行运安排解生必中举,王生终仅仅个秀才。王生为转换天数,积极执行《功过格》(雅名《广寒梯》善书),积善累德,后中进士,入翰林,功名婚配,两全其好意思,解生却因有文无行,沉沦为羽士。
明吴庞《锦蒲团》第32出“不雅场”,文昌帝君指点回头荡子姚英中状元。[15]《双鱼佩》“巧佑”一出,在庚子元日,新年之际,梓潼帝君下凡,检会东谈主间善恶。稽查庚子榜,以所积阴功善行作为勘定科榜排行、增补或黜落的纪律。“一味古道”的柳应龙,文昌帝君赐题以示庇佑。奚必文、奚必学昆季狡滑,削去桂籍。“鲜珮”一出,掌管循环簿的氤氲使臣奉帝君之命,使柳应龙生病,抑住柳应龙灵魂,如花想容梦中,设立姻缘。“抡元”一出,朱衣神奉帝君命,柳应龙本应中二十七名,因“不赴私约,有攻名教”,被拔作解元。在考官定排行时,帝君带奎星和朱衣神显灵助柳应龙拔作解元。修善积阴功的柳应龙金榜落款,花好月圆。清李渔《凰求凤》第10出“冥册”,文昌帝君在大比之年,“临凡典试”,文昌帝君叫朱衣神给新来荷戈的小吏西宾,考场考评的最初是德行,“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福善祸淫”,为善者得福,犯法者为殃的纪律。“既有德行,自有著述,二者相儒,”缺一不可。第12出“入场”,文昌帝君随考生入场。第21出“翻卷”“务使科名不滥,阴骘堪凭”,“第一等著述第一等德行,方足以充其选”。“才与风教关联”,[16]吕曜本被考官判为二甲,文昌帝君翻卷,并加了两行批语。天子表露生的“阴骘”行动,点为状元。清蒋士铨《永生箓》第4出“贡牒”,朱衣神、奎星为其使臣,“特将春秋两试,漂泊于一岁之内,命小圣事先同王母量才,嫦娥定榜”。捧《登科录》,俟王母阅兵。[17]清杨潮不雅《吟风阁杂剧》之《开金榜朱衣点额》,叙写宋时黄榜召贤,欧阳修职掌文衡,文昌帝君派使臣朱衣神用红纱罩其眼,欧阳修阅卷得神助,眼识过东谈主,选得真才。才调出自宋赵令时《侯靖录》纪录:“欧阳公知贡举日,每遗窥伺卷,坐后尝觉一朱衣东谈主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视之,无所见,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著述自古无字据,惟愿朱衣暗点头。”[18]《开金榜朱衣点额》对此故事的演绎。剧中朱衣神自叙:“我乃文昌帝君殿下朱衣使臣是也”,考场分判,“不凭笔墨凭阴德”,佐饔得尝,平日里,造下无量无垠好事,故此到临场时节,各类福报,不召自来。”[19]“各类冤魂,不呼而至”于是“酬谢鬼”、“报冤鬼”、“各府各路城隍社司”、新科举子们的“祖辈先灵”源源链接,收场考场报应。《动文昌状元配瞽》中临安解首吴坚,不弃瞽妻,重伦尚义,被文昌帝君点为今科状元,以彰风化。主东谈主公重信义,怜悯患难的精神,取得善报。
文昌帝君对科考的骚扰,巧合不在现实中,而是在天界,寄托着士子们在现世科考不公无力回天的情况下,但愿在天界收场科考自制的愿望。清尤侗《钧天乐》传奇,写吴兴沈白、杨云二生,才高学富,进京应考,被试官何图黜落,而碌碌窝囊的纨绔奸商贾漂后、程不识、魏无知,却因行贿托情,名列三甲。忽逢兵乱,杨云夫妇双一火。沈白上疏告讦窥伺缺点而遭谴,怨债败兴,哭诉于项羽庙。回家后祭送穷神,废弃诗稿,邑邑而一火。灵魂圆寂,文昌帝君召试(第17出“天试”),沈白中天榜状元,杨云中榜眼。帝君赐宴蕊珠宫,命乐部奏《钧天广乐》给予庆贺(第18出“天榜”、第19出“天宴”)沈、杨二东谈主巡按阴曹、四海及九囿,功名姻缘皆得圆满。明清时刻,科举轨制取得了最高的发展,随之明清两朝科举作弊之事史链接书,考场陈旧积弊严重,关于学术与东谈主才的戕贼也最盛。尤侗在明崇祯时刻两度乡试落选,清顺治初四度省试落选,临了只好以贡生经验入京会试。考场蹭蹬,使他明察考场黑幕,感触良多。《钧天乐》第4出“场规”,官员何图袭取行贿,金科排行被内定,即是考场陈旧的实在写真。第15出“哭庙”,写沈装假四处碰壁后,哭诉于项羽之庙。沈装假痛彻肺腑地控诉:“ 咳!以大王之英杰,不行取天地,以沈白之著述,不行成进士,古今不屈,孰甚于此!” [20]靠近现实的无力回天,士子们但愿在天界圆梦,17出文昌帝君王握的“天试”,即是士子们对科举窥伺公谈、自制的一种渴慕。《钧天乐》是挑升针贬考场时弊、表达作家愤激失志之情的作品。
三 明清戏曲中语昌信仰的内涵
在明清戏曲中,文昌信仰发达为文昌帝君以神灵施“术数”的模样欣喜文东谈主士子们但愿佑助考场射中的模样诉求,其中承载的神学信仰内涵是由“德行”“阴骘”决定科考的科名前定论,这与后期玄门伟人念念想的谈德决定论关联。
明清时刻,出现了一个重大的以《文昌帝君阴骘文》为代表的玄门劝善书系统,基本上是托名文昌帝君所撰,主要有《文昌帝君阴骘文》 留神系列(包括《丹桂籍注案》、《阴骘文图说》、《阴骘文图证》、《阴骘文像注》)、《文昌帝君蕉窗十则》、《文帝孝经》等,这些善书主要针对的是士医生阶级,作为宣传文昌信仰的载体,在明清时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昌信仰向众东谈主所提供的,不是传统的玄门真金不怕火养术,而是讲明老子‘重积德’ 的念念想。宣扬通过以‘善’为价值导向的内在行动限制,不错达到东谈主间梦想或羽化不死。文昌信仰的社会操作性覆没了它的神学操作性,正因如斯,它在各阶级的社会生存和民风文化中所产生的影响相配潜入。”[21]文昌信仰体现着玄门的伟人念念想从仙谈到东谈主谈,迟缓伦理化和平庸化的演变经过。羽化了谈是玄门的终极信仰和追求,它经历从体格羽化说到精神羽化说的演变。“积善”羽化的谈德决定论是后期玄门伟人信仰的中枢。明清时刻,文昌信仰的盛行,是后期玄门发展的伦理化、民间化的一个青睐发达。
四 梓潼阳戏与文昌会
常建华先生在《清代的文昌诞节—兼论明代文昌信仰的发展》中考据:在文昌帝君诞日,每年的文东谈主士子们举行“文昌会”。“文昌诞作为节日流行于社会上,是在清代发生的”。文昌神信仰从明代中后期开动普及,一直握续至清代。清末废科举及民国建造,文昌神信仰受到贬抑。[22]清顾禄《清嘉录》 卷二“文昌会”条说:三日为文昌帝君诞, ……谓帝君掌文昌府事,主东谈主间禄籍。士医生酬答尤虔,虽贫者亦备分烧香,纷集殿廷,谓之文昌会。”[23]《迎天榜》中记述主东谈主公袁黄参加文昌会。
文昌诞节的空间散播时常,最为流行的场所似乎是京师、四川及左近地区、江浙地区,其原因在于:京师是政事中心和文化中心,川省隔壁接近文昌的化身梓潼神的出生地,而况梓潼神具有场所看护神的品格,江浙则是科举最盛地区,顾惜东谈主文。[24]梓潼作为文昌故里, 在清代就酿成了范围广大, 高规格的官方祭祀行动。庙会是文昌祭祀行动的重大履行,在文昌帝君的诞日和忌辰的二月和八月举行庙会转头,最终酿成了集祭祀、文化、商贸为一体的各人化的民俗文化节日,庙会东谈主数浩荡,影响范围到川西北数县及陕甘两省的部分地区。庙会的民俗文化行动中极其重大的一部分是演阳戏。“梓潼阳戏恰是在这些祭祀行动的文化布景下于清代中世产生的”[25]。在清代,梓潼阳戏不仅流行于四川梓潼县,在云南文山州也出现了梓潼戏,二者是否同源关联联,学界有争论。但二者都是谈巫设坛祭祀,驱邪纳吉、酧神还愿的娱神娱东谈主的傩戏,其缱绻是为主家酬愿还愿、道贺消灾、安神谢土,保主家东谈主畜闲隙、五谷丰登。
四川梓潼阳戏的扮演由启坛、天戏、地戏、花戏几个部分构成。傩仪鸠集于开坛法事和戏剧献技的全经过。启坛是在法师主握下诵经作法、上香请神,使众伟人摊坛、诸神共登坛场,接受祭品,保佑主家祯祥。梓潼阳戏奉“四圣”(川主、土主、药王、文昌)为戏神。坛神供奉的神位法令是:表层孔子、老君、释迦牟尼,中层玄帝、不雅音、文昌,基层川主、土主、药王。天戏和地戏是梓潼阳戏的正戏。“天戏”又称“阴一堂”,用以娱神;“地戏”又叫“阳一堂”,用以娱东谈主。“天上三十二戏”叫“天戏”。在两张八仙桌上挂一吊帘、一双耳帐即成戏台,八仙桌上供川主、土主、药王、化主(文昌)四戏神,旁立一牌位。扮演时一东谈主在发踪指导提线木偶,一东谈主以“徒歇”模样在幕后领唱、众东谈主齐唱。“地下三十二戏”亦叫“地戏”,是由巫者(或演员)吸取戏曲模样戴面具或涂面化装璜演,其戏剧情节为民间故事或随心为主家编唱迎合发家保闲隙的串词。梓潼阳戏的唱腔以“端公腔”和梓潼的民歌、小调为主,作风质朴,诙谐漂泊,有着相配浓厚的川北民歌特质。花戏的演唱,则给与了川剧灯调、高腔、弹戏等唱腔曲牌。梓潼阳戏一般要演三天至七天,除演“天戏”、“地戏”外,由主家点唱花戏(民间小戏、灯戏),扫数献技握续不圮绝。梓潼阳梨园旧时称为“阳戏教”,班主叫“掌坛师”或“掌教”。原为族姓祖传,班子的东谈主大多由同胞东谈主构成,一般由16至25东谈主构成,这些东谈主平时务农,逢年过节、家祭庙会是阳梨园最活跃的时刻。民国初年,梓潼阳戏梨园遍布县内的马鸣、马迎、许州、双板、二洞、石牛、豢龙等二十几个州里。[26] 1986年在马鸣乡原阳梨园主刘映福处发现了阳戏脚本以及关联献技府上。1993年绵阳市和梓潼县文化局专门组织阳梨园献技,并全面灌音摄像。现梓潼阳戏经过整理加工,于县里举行“文昌庙会”,或为海表里内行学者入川检会进行专场献技。
[1]《史记》卷二七《天官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293页。
[2]《史记》卷二七《天官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294页。
[3]《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任乃强校注,上海古籍出书社1987年版,第91页。
[4]《清河内传》,《谈藏》第3册,文物出书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书社1988年版,第288页。
[5] 许地山《扶箕迷信的扣问》,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3~34页。
[6] 徐珂编撰《清稗类钞•方伎类》第10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547页。
[7] (清)黄周星《东谈主天乐》,《古本戏曲丛刊三集》,古本戏曲丛刊编委会辑,文体古籍发行社1957年影印本。
[8](清)黄祖颛《迎天榜》,《古本戏曲丛刊五集》,上海古籍出书社1968年影印本。
[9](清)孙郁《双鱼佩》,《古本戏曲丛刊三集》。
[10](清)夏纶《夏惺斋新曲六种》,徐梦元评,《之堂文库珍本戏曲丛刊》第18册,学苑出书社2003年版。
先锋影音[11](清)积石山樵《奎星见》,《古本戏曲丛刊五集》。
[12](清)杨潮不雅著《吟风阁杂剧》,胡士莹校注,上海古籍出书社1983年版,第127页。
[13](清)钱泳撰《履园丛话》(坎坷册)下册,《历代札记演义大不雅丛书》,孟裴校点,上海古籍出书社2012年版,第335~356页。
[14] 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卷五,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0~11页。
[15](明)吴庞《锦蒲团》,《古本戏曲丛刊三集》。
[16](清)李渔著《笠翁传奇十种校注》(坎坷册)下册,王学奇、霍现俊、吴秀华校注,天津古籍出书社2009年版,第534页。
[17](清)蒋士铨撰《蒋士铨戏曲集》,周妙中点校,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748页。
[18](宋)赵令时撰《侯靖录》,《丛书集成初编》第2859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19](清)杨潮不雅著《吟风阁杂剧》,胡士莹校注,上海古籍出书社,1983年版,第76页。
[20](清)尤侗《钧天乐》,《古本戏曲丛刊五集 》。
[21] 卿希泰 姜生《文昌帝君的信仰超越伟人念念想的谈德决定论》,《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第44页。
[22] 常建华《清代的文昌诞节—简论明代文昌信仰的发展》,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扣问所明清史扣问室编《清史论丛》(2000年号),中国播送电视出书社2001年版。
[23](清)顾禄《清嘉录》卷二,上海古籍出书1986年版,第37页。
[24] 常建华《清代的文昌诞节—简论明代文昌信仰的发展》,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扣问所明清史扣问室编《清史论丛》(2000年号),中国播送电视出书社2001年版。
[25] 严福昌主编《四川傩戏志》,四川文艺出书社2004年版,第71页。
[26] 姚光普《文昌祭祀与梓潼民俗》,绵阳市文艺创作办公室,梓潼文昌民俗文化旅游区,2000年里面编印。
作家简介:李艳,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西宾,主要从事明清宗教与戏剧标的扣问。出书过专著《宗教文化视域下的明清戏剧扣问》,2019年荣获四川省第十八次玄学社会科学优秀恶果奖二等奖。
【川大艺林】组稿
李明 limingzm2006@163.com
李嘉璐 1619265645@qq.com